继教中心开展政治学习
2024年4月9日,继教中心组织大家开展政治学习,学习与交流了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高校应主动作为和加强顶层设计,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李文江:高校是人才聚集和科技创新的高地,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衔接不够紧密、科技成果转化动力不足、产学研合作深度不够等短板与瓶颈。
李竞克: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
谢亦馨:高校要快速响应国家战略和行业需求,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物联网、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需要,推动传统学科专业迭代升级,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布局具有跨界、前沿、未来特征的专业,及时更新教育教学内容。
王 充: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目前高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产业需求匹配不够紧密,新型学科专业缺乏,一些培养方案、教材体系、教学方式滞后于行业产业实际,亟须优化布局、深化改革。
赵 婧:高校要探索实施联合创新中心科研攻关模式、项目经理制模式、专业基金产业孵化模式等产学研合作模式,强化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各方专长,满足各方在人才培养、科研攻关、技术指导、成果转化等方面的需求,形成创新共同体。
贺 立:广大高校在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及自主探索中,以拔尖创新人才为中轴,多层次、多梯队探索自主培养路径,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解决“卡脖子”关键技术人才短缺问题。与此同时,一些高校的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模式与实践还存在贯通、协同不足等问题,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刘亚娟:通过高考招生与校内二次选拔,全面考查学生的学科志趣、学习能力、品德修养等,选拔具有创新潜质的学术型人才。在培养过程中,高校通常对学生的学业水平实施动态评估,采取“动态进出”机制。在学业评价上,普遍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多所高校建立了多元化的学业评价体系,如西安交通大学建立了学生三级学业评价体系。
杨 文:高校普遍制定了专门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有的学校还根据学生的个人志趣和能力,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高校普遍集中全校优势资源,为拔尖学生开展小班化教学,选聘国内外一流师资为拔尖学生上课。有的高校将全国重点实验室等优质教学科研平台设施向拔尖学生开放。
曹 珺:高校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小组负责人普遍由校领导兼任,以保障全校各项优质资源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倾斜。有的高校设置校级管理委员会或专业建设专家委员会,组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改计划与管理办法审议,涉及导师遴选、课程建设、学生选拔考核等。
刘义鹏:高校应当统筹不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之间的衔接,做好学生归属、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制度安排。一是发挥协同育人合力,促进校内荣誉学院和专业学院的协同,以及不同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计划之间的资源与平台共享、人才共育。二是优化课程体系,完善拔尖创新人才的系统化、贯通式培养。三是建立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相关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鼓励高水平教师主动参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