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报:两学一做:为“精益建造”才良模式固本培元

作者: 时间:2016-12-21 点击数:

两学一做:为“精益建造”才良模式固本培元

 

来源:中国建设报     2016-11-18

 

 

    “精益建造”才良模式,从今年5月经中国建设报社政策研究中心总结报道后,其“以精益思维,促精准管理”的创新典范价值,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除了业界权威专家和各级行业主管部门的专项调研外,前来观摩学习的同行更是络绎不绝。短短3个月时间,已达近万人次。不仅如此,“精益建造”才良模式对于建筑业的影响,已经开始从“理论学习”层面上升到“推广应用”层面,开始“开枝散叶”。为适应新项目和升级版试验完善的需求,常州才良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和内蒙古才良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先后成立。

    作为一个地方一级资质的建筑企业的分公司经理,黄才良能将很多特级企业都 “望而却步”或“浅尝即止”的“精益建造”理论完整落实到项目上,他的胆识和长达45年对于工匠精神的坚守,无疑令人心生敬佩。他成功的秘诀何在?“除了带头人要有坚定的人生信念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员工对企业创新发展理念及核心文化价值观的认同是大前提,其中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至关重要。” 身为常州才良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黄才良在接受《中国建设报?决策参考》记者专访时,多次强调党员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培育企业文化价值认同感方面的重要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对于企业而言,也是如此。黄才良表示,“只有拥有共同的文化认知,大家才能‘凝心聚力’、齐心协力地做好一件事。”然而,让公司员工对一个尚未在国内完整应用到任何一个项目上的“精益建造”理论拥有共同的认知,且精益求精地去实践,并非易事。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精益建造”才良模式从展开试验到成功落地、从单个样板到行业推广应用,企业核心的文化价值到底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加强非公组织党建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又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本报记者决定前往常州一探究竟。

 

才良文化“初长成”

 

    对于黄才良而言,“精益建造”才良模式是他长达45年积累的建筑施工经验同国际先进管理方式相结合的产物,而文化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核心因素。

    17岁到二五三厂做瓦工学徒开始,黄才良便与建筑业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只念到小学三年级,没有系统地接触过建筑业的理论知识,加上当时国家对于建筑业的规范化管理,主要集中在大的国有建筑企业,其他的行业市场基本上处于失控的状态,很少有规范或标准可供学习参考。因此,入行后的黄才良只能是边干边学、边学边干,成天在泥水里摸爬滚打,通过一个个小工程慢慢积累经验,勤学苦练加上待人忠厚,他很快便提前出师当上了施工队队长。在随后漫长的13年时间里,尽管没有挣到多少钱,甚至连续三四年亏本,但他所承接的工程项目没有出现过一次质量问题,这为他积累了一笔无法用金钱衡量的财富——信誉和品牌。与此同时,这也让他对于建筑业恶劣的施工作业环境和随处可见的安全隐患,产生了刻骨铭心的印象。当时的他,便开始琢磨着要是能在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里施工作业,能喝上热汤吃口饱饭,住的地方不那么阴暗潮湿,该有多好啊!明知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但他并没有捻灭心里的这一点星星之火。

    恶劣的作业环境和辛苦的带队工作,并没有削弱黄才良对于建筑业的那份热爱,反而让他越干越起劲儿,慢慢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理念:建房人要想着住房人,坚持建良心房、放心房。建筑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一丝一毫也马虎不得。因此,质量和品牌是工程队必须坚守的底线和市场制胜的法宝。

    改善施工作业环境的美好愿望和对建筑产品品质的坚守,正是“才良文化”的起源,也是黄才良不管人在哪里、挣了多少钱、公司有多大,一直坚守的原则。为此,有人背地里把他看成傻子,黄才良对此一笑了之。他相信自己的判断,任何一家企业的发展壮大,都不可能长期靠偷工减料、弄虚作假,尤其是建筑业,是需要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黄才良对于工程质量精益求精的做法,逐渐为自己积累起了一定的人脉和信誉。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建筑业崭露头角的黄才良,被当时的武进县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看中并纳入麾下,担任起了工程队队长。从个体的包工头到正规公司的工程队队长,让黄才良对施工现场的规范化管理,尤其是对于施工作业环境和队伍的整体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这离他心目中的理想画面还是相去甚远。直到几年后,因机缘巧合,他临危受命出任第八分公司经理。

    当了经理后的黄才良,有了更多的自主空间。除了对于工程质量和规范操作要求更加严格外,他开始从企业文化的角度思考施工现场的管理。他每承接一个工程项目,都会带领团队做足前期准备工作,从源头上把好工程质量关。好因有好果,由黄才良团队承建的工程项目基本上实现了“零投诉”,成了名副其实的“放心房”、“良心房”,但黄才良并未就此满足,他总说“零投诉”不代表“零问题”,而他追求的是真正百分之百的好。为此,他在公司成立了专门的售后服务小组,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质量回访制度,在工程项目交付使用一定时间后,主动回访用户,根据反馈情况改进原有措施,提升建筑品质。这期间,细心的黄才良发现,无论是在前期沟通方面,还是在现场作业环节,党员基本上都能完全理解自己提出的要求,并老老实实地执行,不管一旁是否有人监督。相反,同样的一道工序,非党员的员工执行力总是不如党员。

    八分公司在黄才良的带领下,业绩蒸蒸日上,但他并没有因此固步自封,他想要把自己45年的实践经验总结提炼出来,编成一套规范的标准模块,帮助没经验的年轻人少走弯路,也为建筑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尽一份力。恰逢2008年常州市建设主管部门拟将香缇湾花园项目建成示范工程,黄才良的团队应邀承建,他决定在该项目的三个标段中,选择一个六万多平方米的小标段,作为试验基地,施行自己的全套标准。他借鉴其它行业先进的管理模式,结合自己之前承建项目的经验,融合提升为四个层次(表层、浅层、中层、深层)的企业文化,用以指导建设项目。这一次,他有意识地在实验团队里加大了党员的比例。事实再次证明了自己最初的判断,无论是在沟通理解方面,还是在具体执行方面,党员起到了关键性的支撑作用。

    比如时任八分公司党支部书记祁晓霞,当时主要负责试验项目安全、文明、资料管理等方面的工作。2008年八分公司推行企业文化之初,第一个着眼点就是表层的物质文化。对于施工企业来说表层就是现场的安全文明、临时设施等。在祁晓霞的带领下,安全部同仁严格执行黄才良的要求,按CIS(企业识别系统)标准设置施工现场,统一企业标识,统一工人着装,配套齐全的公寓式员工宿舍,建造别具一格的清水样板房和工艺模型展示区,使人进入工地就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20135月,祁晓霞又带领安全部的同事积极申报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示范项目——“可视化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中的应用”。经过两年时间的努力,圆满完成了预期任务,出版了《江苏省建筑工程安全文明标准图集》,其中包含了16个子模块的二维、三维图库和标准要求以及“安全标准可视化模块”七段视频。这为指导现场安全施工提供了标准化的可视教材,为推动项目的精益管理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后来全面探索“精益建造”方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表层文化,也是最直观的部分。”黄才良表示,表层文化是看得见的平面布置。如果说表层文化是事物的现象,那么浅层文化展现的便是人的精气神儿。无论是现今的九洲花园第三期项目,还是当时的香缇湾花园项目,人们见到的施工队伍都是着装统一、斗志昂扬。对于中层文化,黄才良用“制度”二字道出了真谛。为了能够全面贯彻制度文化建设,使项目部员工在施工中做到业务有流程、技术有规范、质量有标准、操作有规章、工作有计划、执行有要求、行为有规矩、凭借有尺度,黄才良结合国家和国际标准,编制完善了《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等一系列项目管理文件。目的只有一个——保障工程质量。而最后的深层文化,则是他冀望每一位员工的愿景。“就是要让员工相信企业的未来发展蓝图。”将“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作为企业发展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万事开头难,这其中,党员的理解和认同,对其他员工的影响很大。他们总是能够快速接受新理念、新技术,迅速融入到公司的企业文化中,形成共同的文化认知,坚持按照公司的标准流程做事。不仅主动践行企业的文化价值理念,在推广方面更是一马当先,总是积极地通过自身的言行去感染身边的同事。

 

党员传播正能量

 

    慧眼识珠,还需善加利用。自从黄才良发现公司党员的带头作用后,便有意识地引导这股力量去全面促进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建设,鼓励发展壮大这一群体。他的这一举动,无疑是对习近平总书记“非公有制企业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非公有制企业的数量和作用决定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在整个党建工作中越来越重要,必须以更大的工作力度扎扎实实抓好”的指示精神的自觉践行。截至目前,八分公司已有党员20多名,在各个岗位都担任着重要职责,其中公司中高层管理者4名,项目经理2名。自从发现这个党员群体觉悟高、行动力、凝聚力、责任心强的特点后,黄才良就十分重视党员在企业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用他的话来讲,党员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着“固本培元”的作用,属于动能强大的内核因子。

    2008年,黄才良在启动企业文化建设时,有很多老员工都不理解他的做法,但八分公司党支部践行的“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宗旨,与黄才良“建房人要想着买房人”的理念不谋而合。俗话说得好,“人心齐,泰山移;人心散,搬米难”,当一个团队的认知产生了分歧,齐心协力办大事就无从谈起了。黄才良意识到了这一点,便立刻从员工中挑出5名表现积极的党员组成团队,日复一日地研究企业文化建设。时任八分公司副经理的黄苏,便是其中一人,她专门负责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实施及一系列的人力行政事务。

    “那段日子真的很难熬!”想到当时面对全新的挑战、陌生的管理领域、必须迎难而上的情境,黄苏至今忆起依然感慨万分。白天大家分开做流程、做标准、做项目,晚上下班后聚集到一起,看讲解企业文化的视频或书籍,共同钻研企业文化理论,这样的情形,是他们当时的常态。除了公司内部员工的质疑,他们还要顶住外界“黄才良大搞文化建设是‘多此一举’”的“一边倒”的言论压力。“说不辛苦是假的,但是没有一个人中途放弃。”在黄苏看来,光自己学到还不行,感染身边的人才是黄才良组建这支团队的最终目的。为此,他们不管手头的工作有多忙,也一定会挤出时间开会、开讲座,还利用工人的早课时间讲“企业文化”、讲“责任”、讲“高效”、讲“质量”,通过自己的言行去感染身边所有人。

    在宣贯思想和理念的同时,团队成员更是时刻关注着才良模式与时俱进的创新和完善。祁晓霞作为企业表层文化的践行者,时刻关注着企业文化的发展。她在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文化后,立刻结合建筑工地实际情况,引进日本的5S”工厂化管理模式,在项目部创新推行“8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学习)管理,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努力为员工打造一个安心、放心、舒心的施工和生活环境,让员工以在八分公司工作为荣。在黄才良看来,正是因为有这么多坚持企业文化、积极创新的党员员工,“精益建造”才良模式才得以形成、发展和不断完善。

 

当下正处于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之际,党员在各自的岗位发挥的主动创新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对企业文化建设产生了更大的促进作用。黄才良表示,除了对企业文化的宣贯,党员在公司的技术革新方面,更是一马当先。众所周知,建筑行业参与方和利益相关方众多,且程序繁杂,加大了现场施工的时空管理难度,而BIM技术的出现,带来先进生产工具的同时,也促使新的作业方法的兴起,从而使精益建造成为可能。然而,由于BIM技术前期的时间成本、管理成本和技术成本都较高,国内不少大型建筑企业都因其成本高昂而选择了放弃。再加上公司员工对于没有接触过的新技术存在着各种不解,不少人对该技术的应用产生了质疑,而公司党员们不但没有产生质疑,还主动学习起BIM技术来,待他们自己掌握后便开始主动向身边其他同事宣传和推广,争取达成共识,传播创新正能量。

 

“两学一做”促升级

 

    八分公司党员在各自岗位、技术革新、文化建设、日常生活等方面的种种努力和贡献,黄才良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而他们对企业文化价值观的形成、“精益建造”理念的推行等方面发挥的核心助推力量,更是让黄才良一次又一次切身感受到了党组织强大的引领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他从“旁观”开始走向“心向往之”,开始积极主动地向党组织靠拢。通过不懈努力 20127月,黄才良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入党前,黄才良的诚信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本身就已经在社会和建筑业起到了模范先锋带头作用。尽管他当时还不是党员,却十分重视发挥党员在企业组织里的引领作用;入党后,他更是严格以“做合格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主动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对待自己及企业思想文化建设。同时积极在企业深入开展加强非公组织党建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激励广大的党员在各自的岗位主动创新、积极创新,促进党员从内心深处认同党中央的重大方针政策和行业的发展趋势,从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促进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并切实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两学一做”精神,为 “精益建造”才良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和应用推广出谋划策、贡献心力。同时从员工中发现和培养骨干,发展他们积极入党,进一步壮大公司里的党员队伍。

    文化程度不高的黄才良,虽凭着45年的施工管理经验和持续创新,创造了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但识字不多依然是萦绕在他心头的一大困扰。尤其是当他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党历来重视抓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学习,这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都要努力增强本领,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只有全党本领不断增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梦想成真”的讲话后,深刻意识到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于是,他下定决心学识字,在3个月时间里学会了3000个汉语常用单字。为鼓励企业员工迎难而上、努力学习,黄才良经常在会议中向他们汇报学习成果,让大家来监督他。而他的这种精神也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员工,纷纷效仿,一时间,学习文化知识在公司蔚然成风。

    黄才良秉承着“每天做一件事,每月做一件新事,每年做一件大事,一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的信念,事事以身作则,努力用行动践行“两学一做”精神。对任何可能危及住房质量的细节问题,始终坚持“零容忍”原则;高薪聘请拥有国际“精益建造”先进经验的专家深化施工工艺和技术;与时俱进、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协助企业管理……他持之以恒的行为,慢慢感染到了身边的每一个人。项目经理黄苏感慨道:“在黄总的带领下,公司上上下下终于形成了统一的文化价值观,对‘精益建造’才良模式达成了一致的认识!”

    回忆起最初在结合自身的施工经验引进精益建造理论时遭遇的困难,黄才良至今依然百感交集,“真是举步维艰!对一个连特级国企都不敢碰的精益建造理论,小企业来做,不光需要一定的资金、技术支撑,价值认同问题也尤为重要。如果大家不认同,人心容易涣散,甚至会威胁到企业自身的发展。”该如何形成共同的企业文化认知?鉴于党员在BIM技术和企业文化的推行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带头作用,黄才良决定再次让勇于创新的党员先行先试,再点对点传播、影响他人。他首先开始在八分公司党支部做好沟通、交流工作,取得一致的信念后,再由他们逐步向身边各工种的员工点对点地进行普及和推广,收效突出,很快便在公司层面形成了共同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开始积极配合引进“精益建造”理念在项目各个环节的实践。

    理念获得了认同,接下来就是将黄才良45年的施工管理经验一层一层地严格落实到每一个环节。除了有效的技术监控手段外,施工人员的责任心也相当重要。黄才良经常带领着公司党员,跑工地,开短会,向所有人宣贯“用良心造房”的社会责任感,久而久之,大家都将“严控质量”当成了自己的习惯。尤其是以党员为骨干的常州九洲花园58号楼的试验团队,对于“精益建造”的成功落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在监控之外都能保证每一项模块精准地拆分、执行、验收,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用黄才良的话说,就是“争取做到100分”。

    对于项目后期的验收环节,黄才良和他的团队尤为重视,“尤其是58号楼,作为开发商给城市危旧房改造区内的拆迁户提供的回迁安置房,更要引起重视,不能出现一丝一毫的不确定因素。”黄才良表示,验收环节是极其重要但又最容易走过场、出问题的环节。如果稍有疏忽,就会导致整个模式的探索失败。他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持在房屋验收环节亲自进行严格把关。在“精益建造”才良模式团队的努力下,58号楼在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实现了“零距离沟通、零质量缺陷、零现场堆放、零安全事故、零交接窝工、零进度障碍”的精益管理目标,切实保障了住房的品质。

    “精益建造”才良模式,重在“精益”二字,所有模块本身的科学性、精准度都经专业人员严格把控。黄才良认为,只有由高精准、高质量模块形成的整合体,才是精准的作品,才拥有“品质”。而他对于品质的“严苛”,在业界是极其有名的。秉承着习近平总书记“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心胸开阔、志存高远,始终心系党、心系人民、心系国家”的讲话精神,黄才良坚守“对开发商和住户负责,承接一个项目就必须做好一个”的原则,不能保证做好就绝不接活儿。或许正是因为黄才良不计利益也要保障工程质量的决心之大,感染了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分外精细,最终让他的团队承接的多项工程获得了“国家级AAA安全文明标准化诚信工地”、“全国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江苏省‘扬子杯’优质工程奖”等奖项。而黄才良本人,也因为对建筑业的巨大贡献先后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好人”等荣誉。日前,又因在“精益建造”才良模式上起到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中国建筑业协会开展的“中国建设工程施工优秀工匠表彰活动”中荣获“中国建设工程施工优秀工匠”称号。诚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黄才良不仅用行动践行“两学一做”精神,感染身边的人,还将多年积累起来的经验模式无偿分享给其他企业。从2011年至今,部、省、市等不同层级的管理部门和机构在黄才良团队施工的项目上,举行大型观摩交流会30余次,共接待来自全国参观交流人员达356批次,计12000余人,免费发放经验交流资料超过10000份。

    对黄才良来说,“精益建造”才良模式的落地并不是完结,“将‘精益建造’理论用到58号楼的项目建设上,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寻找不足之处,追求新突破。在1.0版的《住宅工艺标准》基础上,黄才良还专门高薪聘请了三位拥有多年在日本从事“精益建造”经验的大师级工程师,协助他继续推进施工图纸的深化,将“精益”才良模式的工匠精神进行到底,为促进中国建筑业转型升级贡献出“中国智造”的力量。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必赢nn699net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55171826、55171827

Baidu
sogou